今天吸引人的是舞台比政策更重要!
2018-01-16 03:01:45
  • 0
  • 0
  • 3
  • 0

今天吸引人的是舞台比政策更重要!

----与一位朋友谈武汉市准备5年能否留住百万大学生的感慨!

汪华斌

昨天碰到一位管人事的朋友,她说现在武汉市到处强调人才;于是到处是制定人才优惠政策。然而实际本单位的人才还是过剩,因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实在太奇怪了。一方面是呼呼人才,另一方面又是本单位人才过剩;好像没有来的都是人才,而到了本单位的又不是自己需要的人才。她问我这是为什么?因为这年底到处开会都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和支撑。好像人才的外流使武汉也感受到聊危机。于是为留住外流的高校毕业生,近年来武汉不断放出狠招;2013年武汉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汉创新创业的意见》,推出了大学生的‘留汉工程’;2017年6月出台《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》。2017年10月出台了《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、《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大毕业生落户试行政策的通知》等政策,目的就是准备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。

是啊!武汉的大学生政策还是比较吸引人的,因为户口问题据相当容易解决;不像北京,我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;到现在还是暂住证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我这朋友几次催儿子回武汉工作;然而因为北京的社会关系,所以在北京赚钱永远比武汉市多;这才是想要回武汉,但实际却又想留在北京的原因。因为在北京一年比你回武汉赚十年的钱都多,这能不是忽略别的而在北京呆下去的理由吗?

我原来的文章说过,武汉市并没有发展武汉资源的知识经济;因为这么多大学都是应试教育的舞台,很少有引领经济的知识出现。正因为如此,现在就连我们这在大学包围之中的光谷;也是内向型的消费经济,这也是不少外国人纷纷来光谷的原因。即使是我们的大学科技园,再也创造不出当年红桃K那样的知识经济了;所以现在的大学科技园没有科技,充其量只是如何掏老百姓腰包的舞台了;因为实体经济越来越少也是中国特色了。

我们同样知道武汉市的几个产业群,机械、化工、钢铁、汽车等应该是支柱产业;然而机械与化工是改革中最先崩溃的产业。虽然近两年由于军工的原因而使一些企业复苏,但武汉市根本就没有形成军工产业之地。这两年武钢的倒台,使武汉市无形之中失去了一个靠山。即使现在的汽车产业还没有完全萎缩,但这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。然而这么些产业的萎缩竟然没有引起武汉人的警觉,因为武汉GDP增加使武汉人自豪;因为武汉快速上涨的房价就是武汉人自豪的依据。按照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17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:“11月武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0.1%,相较于2015年同期上涨29.6%;而二手住宅价格以9.6%的同比涨幅位列全国第三位,相对于2015年同期涨幅更是达到36%”。武汉市的官方数据也显示:“2017年11月份新建住房成交均价9337元/平方米,而2016年其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11元”。在大学生就业平台萎缩之时,这留下的大学生在武汉干什么;难道大家都去卖房吗?

的确政府为减轻留汉大学生购房、租房压力,武汉制定了‘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’;其中提出专科、本科、硕士和博士的最低年薪分别为4万元、5万元、6万元、8万元,而且留武汉大学生将可以以低于市场价20%买到安居房、租到租赁房。此外武汉还于去年底表示将出台‘房票’制度,对达标企业或创新创业人才发放租购房屋补贴凭证;且不受限购政策制约,这些动作都显示出武汉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的决心。

在全国的比较中,“与广州、杭州、深圳这些同属于副省级城市的沿海城市比,武汉的工资没有竞争力。软实力相对不足,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。对求职者来说,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工资低”。所以“武汉5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有难度,但也不是不可实现”。据《长江日报》消息显示:“截至2017年12月15日,留武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达28.29万人;是2016年的2倍。大学毕业生在武汉新落户13.2万人,是2016年的近6倍”。

我们应该看到这两年武汉市能留住人才,主要还是军工产业的原因;这里因为涉及军事秘密,所以不能公布。但这两年军工收入几乎是翻番上升,这就是不少博士在武汉市也能实现百万收入的原因。然而军工毕竟不是武汉市的支柱产业,所以不能成为武汉留住人才的主要舞台;因为要留住大量的优秀毕业生,武汉市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才是关键。然而武汉市的产业如何形成依然还是没有方向,这就是武汉市难以突破的原因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